肉牛品种优化程度差致使肉牛养殖户不赚钱

     肉牛品种优化程度低,肉牛养殖场产业经济效益差,多年来,我国对肉牛品种存在无序改良现象,缺少明确的改良和育种方向,以致我国的肉牛业仍处于以黄牛为主的状态,良种率低,改良肉牛比例仅占30%~40%,与发达国家改良牛比例90%以上的差距很大,部分杂交品种也没有严格按照良种要求进行杂交,生产性能低,牛群整体品质差。地方黄牛是我国的特色资源,虽然具有耐粗饲、抗逆性好、肉质佳等优点,但还存在着生长速度慢、胴体产肉少、优质牛肉切块率低等诸多缺陷。就肉牛胴体重而言,发达国家平均在295千克以上,世界平均205千克,中国平均201.5千克,江西平均175千克。表面看,这仅仅是肉牛胴体重的差距,但实际上隐含了良种繁育、农牧结合、饲草供应等诸多方面的不足。就出栏体重而言,江西肉牛12~18月龄体重与全国250~350千克的水平相似,而世界肉牛业发达国家的肉牛12~18月龄出栏体重则高达450~550千克,这不仅仅是数量的体现,更是质量与效益的提升。中国黄牛虽然有如秦川牛、鲁西牛、南阳牛、晋南牛等诸多品种,抗逆耐粗饲且肉质好,但普遍存在体型小、生长速度慢、出肉率低、脂肪沉积不理想等缺陷,用这样的品种来生产高档牛肉难度很大。虽然“夏南牛”、“延黄牛”和“辽育白牛”作为中国培育的肉牛品种已经育成,但仍难满足优质肉牛生产对品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 肉牛养殖知识贫乏,饲养管理粗放,传统分散的小农式肉牛生产,肉牛规模化饲养配套技术难以在养殖户中推广,一些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知识。主要表现在:

①不知道饲养什么肉牛品种,购回病牛和品种差的牛时有发生;

②肉牛饲料配合不合理,在基本的营养成分,如能量、蛋白质和钙、磷不足或不平衡的情况下,总是寄希望于饲料添加剂或增重剂能大幅度地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率;

③养殖户随意添加尿素,造成肉牛中毒或死亡;

④不分青草种类大量饲喂,造成瘤胃臌气,甚至危及生命;

⑤将长时间堆放的菜叶、青绿饲料喂牛,造成中毒;

⑥氨化技术不成熟又不注意防霉变,致使一些牛吃了霉变饲料而死亡;

⑦不能保证原料质量,饲料种类与配方差别较大,饲料转化率低;

⑧忽略引进牛的适应性及对杂交牛的养殖技术掌握不够,导致养殖亏损;

⑨在犊牛早期饲养阶段,普遍采用极不利于犊牛生长的“吊架子”方法,导致犊牛早期生长发育不良,直接影响到其中、后期的育肥效果;

⑩养殖户总希望有特效药,过度依赖抗生素的防病作用,单一抗生素或多种抗生素混在一起加大剂量使用较为普遍。

      多少年来,我国肉牛粗放的饲养管理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变,主要体现在,一是良种不良法,饲喂无规律,喂牛时早时晚,喂料时多时少,经常变换饲料,造成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紊乱,影响消化吸收,不利于生长。个别肉牛养殖户在肉牛犊价格高的时候,甚至“把牛当猪喂”,短期内大量补给玉米精饲料快速育肥,结果导致酸中毒。二是圈舍简陋,冬季舍温偏低。舍内粪尿不及时清理,舍内潮湿、多刺激性气体,牛体脏污不刷拭,不晒太阳等影响肉牛的生长发育。三是未按肉牛的生理状态管理,育成牛、妊娠牛、空怀牛与种牛不加区别,均采用同样的饲养管理方式,造成肉牛生长发育缓慢,不能适时出栏,降低了养牛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。
 

作者:    发布于:2019-01-07 08:01:52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